
今年前7月,我市外贸、消费经济运行情况如何?市商务部门在稳外贸、稳外资、保基本民生、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以及服务企业方面做了哪些工作?8月19日上午,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廖巍做客《行风热线面对面》节目,围绕“精准服务企业,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主题与市民进行交流,并解答广大听众提出的问题。
一、外贸进出口企稳回升,外资稳步增长提质升级
“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是全市商务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今年以来,我局积极落实中央、省、市各项惠企纾困政策,帮助我市外资外贸商贸流通企业积极应对困难,转危为机。”廖巍介绍,外贸经济在上半年逐步企稳止跌后,7月份开始呈现增长。今年1~7月,惠州市进出口总额为1246.1亿元,其中7月份进出口值创下近15个月以来单月最高,为234.3亿元,同比增长3.6%,环比增长26%,而且进出口双双转降为增。
廖巍表示,加工贸易转降为增,对东盟、欧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实现两位数增长,民营企业连续28个月来保持增长态势,疫情期间“宅经济”带热电子消费,是外贸呈现良好势头的四个主要亮点。
1-7月我市实际利用外资31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全市新设立外商投资项目195宗,合同外资870亿元,中国仍然是大多数跨国公司主要的投资目的地。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实现经济由降转升,使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好于全球,更加坚定了外商投资中国的信心。随着中国营商环境的改善、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聪明的外商一定不会放弃中国庞大的市场。
二、社会消费零售总额降幅收窄,多措并举推动社会消费复苏畅旺
在刺激消费助力经济复苏方面,廖巍介绍说,今年以来,我市社会消费零售总额降幅逐步收窄,1~7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2.79亿元,排名全省第5,同比降幅较上半年收窄1.6%。在此过程中,政府、企业、商家、电商平台积极探索从线上经济、“宅经济”、“夜经济”等方面打开突破口,并通过发放消费券、减免租金等举措,有效刺激了消费,助力了经济复苏。
三、电商扶贫和农村电商示范县建设扎实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成效初显
廖巍介绍,目前,我市重点推进惠东、龙门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及博罗创建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工作。廖巍介绍,一方面,我市大力推进消费扶贫。推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持续畅通城乡双向联动销售渠道。另一方面,打造示范县品牌。我市以创建工作为抓手,利用农村电商打造“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
近日,惠州市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进入新阶段,8月14日惠阳跨境电商分拣清关中心正式运营。今年5月,国务院同意在惠州等46个城市和地区设立“跨境电商综试区”。7月,广东省政府正式印发实施《中国(惠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施方案》。惠州综试区计划建设“两平台、六体系”,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加强信息共享和功能融合,更好服务企业。
四、政企合力同心战疫,全市外贸外资企业复工率均超九成
廖巍表示,今年以来,市商务部门多措并举,扎实做好商务领域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积极为外贸外资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排忧解难。比如,为帮助来惠商务人员做好豁免工作,截至目前,市商务部门已协助埃克森美孚、亿纬锂能、华星光电、索尼精密等60多家惠州企业的1485位外籍人士及其家属办理来华签证。
廖巍说,在推动外贸进出口稳定发展方面,我市印发实施了《惠州市促进外贸稳定发展实施细则》和资金申报指引,积极帮助企业享受政策资金红利。同时,成立了由市领导挂帅的100家重点外贸企业服务专班,“一企一策”实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此外,我市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比如,积极发展跨境电商,目前,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已初见成效,惠阳跨境电商分拣清关中心在全省新获批7个国家级跨境电商综试区中率先实现正式运营。
统计数据显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截至8月中旬,全市外贸、外资企业复工率均达九成以上,返岗率100%;商贸流通企业复工率达96%,返岗率达95%。